“陆海相接处,万物皆有灵”。3月16日,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区参与视角下,黄海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参观了全球首个全面展示黄海湿地生态区域的自然人文博物馆——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学院周晓燕老师为团队本次调研做了理论方面的指导。
图为“中国黄海湿地博物”
整个馆内主展区分为海路天成、天际旅程、河海交响、湿地家园、全球使命中国担当五个主题和多功能报告厅等。展览厅内均配合影片展示盐城遗产地与黄海生态区典型生态景观画面。为了展示更全面的湿地生态空间,黄海湿地研究院收集盐城416种鸟类信息及迁徙轨迹,结合馆内黄海湿地动态监测平台,打造黄海湿地博物馆之“眼”,助力黄海生态保护。
图为“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内部”
在万物沉浸式的今天,黄海湿地博物馆打造了一个震撼的光影沉浸式体验空间,让团队成员们身临其境般体验潮间带湿地的生命景观。展厅顶部悬飞的仙鹤、一丛丛一簇簇的芦苇、憨态可掬的麋鹿……无数元素都无形之中增添了展厅在黄海湿地视角下的独特魅力。参观的最后,团队成员来到了鸟类标本展示区,这里有一个互动大屏,可以通过触摸屏幕上的鸟类图片获取相关的知识,除了鸟类百科还附带每种鸟的叫声。视觉、听觉、触觉上全方位地沉浸式互动体验,让大创团队成员们更直观地了解了这些可爱的鸟类。
图为“鸟类标本展示区”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盐城文化是海洋文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淮河文明数千年的融合,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黄海湿地作为一个生态旅游场所,社区参与是其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是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小组成员参观的黄海湿地博物馆是一张宣传湿地的金色名片,更是黄海湿地建设社区型生态旅游的扩大知名度途径。
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回溯过去,聚焦当下,启示未来,如馆中结语所说,守护湿地,维护生物多样性,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更是我们的责任担当,我们应该为中国黄海湿地宣传保护展开新篇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韦铭玥 孙菁 陆泓谕 浦婧仪 倪佳月